凡图人才咨询网

栏目导航
政策资讯栏目

公务员招录“大户”竟是这几个高校!上海近30所高校历年应届生就业数据大盘点

发表时间:2022-11-14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马上就是毕业季了。

  今年,首批“00后”高校毕业生即将“上线”。他们面临的,是近年来上海落户政策调整、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考公人数大幅上升等大环境的变化。

  高校毕业生该如何选择就业方向?

  我们分析了上海近30所高校近年来的应届毕业生数据,也许能为新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华政、上政成公务员招录“大户”

  公务员和老师,可能是广大家长心中最受青睐的两大职业。可是在毕业生的心中,“铁饭碗”真的那么吃香吗?

  7405人,这是2019年和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局所公示的招录公务员的总人数。

  其中,新晋公务员中,“工作单位/毕业院校”一栏中为高等院校的占比为35%左右。虽然不排除有部分新公务员属于高校工作这一情况,但绝大部分还是应届毕业生,这一栏就是他们的毕业院校。

  根据统计,新晋公务员的Top10毕业高校来源,分别是华政、上政、上大、复旦、海事、上师大、对外经贸、华师大、上理和华理。

  相比之下,新晋公务员中属于四所985高校的毕业生反而不多。上海市公务员局所公示的2020年新晋公务员名单中,工作单位或毕业院校为交大的仅17人,占比2.16%;同济2020年有22人(占比2.8%);华师大2020年30人(占比3.82%);新招录公务员中复旦学生人数是四所高校中最多的,但2019年24人(占比4.4%)和2020年44人(占比5.6%)依然与华政和上政的人数相去甚远。

  华政和上政占比排第一、第二,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这主要是因为,公检法系统一直都扮演着公务员“招录大户”的角色,我们梳理了部分高校近三年来毕业生入职党政机关单位的数据,发现无论是本科或硕士,华政、上政和上海海关学院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公务员招录岗位更契合,尤其是上海海关学院,其2018年入职党政机关单位的本科生高达72.35%。

  注:由于部分高校未统计当年的整体数据,因此存在数据缺失情况。

  另一个原因是,“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对于非名校毕业生来说可能更为严峻,而985高校的毕业生则对薪水、环境要求更多。

  “我之前有想过考公,但最近的想法有些改变,想多做一些赚钱的工作。公务员收入虽然稳定,但并不算太高。”目前就读于华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二的张同学表示,考公并不会成为自己的选择。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华理、上理和海洋大学这三所非985的理工科高校,是除了政法、海关专业院校外考公第二梯队。其入职党政机关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占比基本都在10%左右。此外,上外、财经、对外经贸、海事、上师大这几所高校的考公的人数也较为可观。

  不过,定向招录的选调生成为众多名校学生的选择。

  “选调生招录的岗位中有大量核心岗位,且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对省考而言较小。”在复旦大学硕士生秋实(化名)看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名校生也更倾向于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今年参加选调生招录的同学比往年多了不少。

  从上海市历年来招录选调生的情况来看,上海9所985和211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报考选调生的人数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注:由于部分高校数据只在公示期公布,因此存在数据缺失情况。

  985高校毕业生:超半数选择继续深造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

  2017年到2020年,上海四所985高校入职党政机关的本科生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反,硕士生的比例却在上升。其他高校入职党政机关单位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都要明显高于本科生,这有两种可能:要么党政机关的入职门槛逐年增高,要么硕士和博士更喜欢去机关。

  相关的数据是,四所985高校的毕业生更倾向于继续深造,且本科生选择深造的比例高于硕士生。

  也有不少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比如复旦大学有29.9%的本科生选择出国,此外,上外、上大、上交大、上财、同济选择出国继续读书的本科生都超过了20%,但总体来说,国内升学的比例高于出国(境)留学比例。

  以上两图标注“数据缺失”分以下几种情况:①部分高校未按学历统计,仅显示总体情况。②部分高校未开设硕士点或博士点。③部分高校该年的就业质量报告缺失。

  四校本科和硕士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国内外加起来基本都超过了50%。

  也就是说,四所985高校超过一半的本科生毕业后并不急着找工作,而是选择继续深造,近几年来这一现象有明显的逐步上升趋势。

  “选择继续读博最大的原因,一方面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受今后就业意向的影响。”复旦大学的朱同学,研二就直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她的理想是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博士学位是“敲门砖”。

  本科倾向实务性,硕士擅长专业性

  《2019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在沪报到就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和卫生和社会工作这几大行业。

  一个显著的差异是:硕士生更倾向于选择制造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的行业,而本科生在维修类、商务服务业、批发业等实操性较强的行业更显优势。

  分学校来看,我们统计了部分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Top5,发现毕业生的行业选择大多与所在学校的性质相符。就业流向按比率从高往低的几个行业依次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等。

  其中,选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学生的比例近年来大幅上升。

  互联网大厂更偏爱交大

  部分高校公布了历年吸纳该校毕业生数量较多的主要就业单位,通过整理近3年上海所有高校的数据,我们发现,主要就业单位里包含互联网大厂的高校仅有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上大和华政六所。

  其中,交大入职互联网大厂的人数较多,2020年有402名交大毕业生入职华为,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为336名和211名。同时,交大毕业生在腾讯、百度、携程、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大厂的入职人数也较为可观。2020年,在交大的就业质量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了“字节跳动“,入职60人。

  从大厂的角度看,华为当之无愧是近年上海985高校毕业生的“收割机”。2020年,除交大的402位毕业生以外,其他院校的人数分别为:同济151人、华师大61人、上大121人、华政4人。截至发稿前复旦尚未发布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但2019年复旦入职华为的毕业生也有128人。

  落户政策有吸引力,但生活成本也是门槛

  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要争抢目标的各城市“抢人大战”,在每一年的毕业季都会如约而至。

  2020年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明确上海四所985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2020年的毕业季,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3518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查,其中一项结果显示:上海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79.4%的毕业生都希望在沪就业,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在已签约的毕业生中,签约在上海的比例为82.1%,其中非户籍毕业生有75.2%签约在上海、“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有76.4%签约在上海,研究生学历毕业生有78.6%签约在上海。

  今年的毕业生对落户政策怎么看?我们发现,生活成本可能是一个越来越导致他们考虑离开上海的因素。

  目前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二的张同学表示,由于在上海没有住房,即使有落户政策也不考虑长久在上海发展。“我喜欢慢节奏的安逸生活,在上海生活压力太大。”他最向往的城市是成都。

  也有很多学生考虑回家乡。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的确有很多优越性,但我还是希望离家乡近一点,毕竟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在那里。”目前在复旦大学就读社会工作专业研三的张同学是浙江金华人,对她而言落户政策并不影响自身的工作选择,她还是希望未来能在离家较近的杭州发展。

  “现在很多城市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资源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即将于复旦大学毕业的硕士生秋实(化名)认为,毕业后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户口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去与留,都不是因为户口,而是为了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的工作和生活。”

  栏目主编:张陌文字编辑:尤莼洁题图来源:图虫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朱雅文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