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图人才咨询网

栏目导航
热门资讯栏目

4年过去了,为了照顾父亲,回农村种地的复旦博士后,如今怎样

发表时间:2022-12-27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乡村教育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我骨子里就是一个爱土地的读书人。”——复旦大学博士后陈润华

  

4年前,45岁的复旦大学博士后陈润华,为了照顾父亲,放弃复旦文学研究员职位,回贵州农村种植半夏、附子等草药。

  

  

对于他的选择,许多乡亲们很是不理解,说他在大城市里拥有一份好好的工作,完全可以把父亲接去上海,为什么要回农村种地,种地能致富吗?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如今陈润华的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拥有一支30多人的专业管理团队,累计投入了4000多万元,流转了1.7万亩土地,并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中药材1.3万余亩,解决了上百名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一、从一个农村男孩,变成复旦博士后

  

陈润华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镇新营村,如今已经49岁了。因为一直想走出农村,所以他学习很努力。

  

1990年,他考入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毕业之后,于1997年进入上海师大法商学院,攻读硕士,并于2000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但是他依然没有停止求学的脚步,于2001年,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继续深造,3年后获得了文学博士。

  

2006年,陈润华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从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发表过多篇论文与评论,出版过小说。此时的他已经在事业、爱情上双丰收,在大上海过上让人羡慕的富有生活。

  

然而,到了2016年,因为父亲的一场意外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二、放弃复旦博士后工作,为了照顾父亲,回农村种地

  

2016年,因为父亲术后需要人照顾,陈润华放弃了上海的工作,带走了87箱近3000本书,回到家乡。

  

在照顾父亲之余,他也在思考在农村到底能做什么?一次偶然,他看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发一些中药材的图片,让他突然有了想法——在农村可以种植中药材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查证,陈润华决定了种植中药材。他原本是一个搞学术研究的,对种植一窍不通。为了掌握种植方法,他去向一些种植大户、农户请教。为此,他走遍了当地中药材主产区,写下200万字的记录,共20多本笔记本。

  

  

2018年初,陈润华与在北京工作的妻子商量之后,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成立了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定种植半夏、附子等草药。

  

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乡亲们,动员他们和自己一起干时,遭遇到了冷场。

  

乡亲们说:“你是博士后,你读书、教书厉害,但你种草药行不行我们不知道。”

  

  

为此,陈润华只好挨家挨户去说服村民,跟村民聊种植,谈入药,说前景。那年冬天,在海拔2000多米的双坪乡高明村,天寒地冻,他还在很耐心地劝说大家跟他一块干。

  

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开始抱着试试的想法,加入他的种植公司。

  

  

三、如今怎样?

  

就这样,陈润华利用复旦大学提供的种植技术作支撑,在赫章县双坪乡发展种植中药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拓展市场,完成了从博士后到新农人的角色转变。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他的公司在已经拥有一支30多人的专业管理团队,累计投入了4000多万元,流转了1.7万亩土地,种植半夏、附子等中药材,带动周边的乡亲种植中药材1.3万余亩,解决了上百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仅2019年,用工工资就支出了600多万元。

  

陈润华还注重人才队伍的发展,吸收了不少从赫章农村走出的80后、90后大学生,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干一番作为。

  

  

四、结语

  

虽然经过两年的发展,陈润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至今还有不少人不理解他当初的选择。

  

如果非要找一个完美的答案,想来就如他所说一样:“乡村教育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我骨子里就是一个爱土地的读书人。”

  

为此,陈润华准备把团队培养更熟练之后,就开始做乡村教育,给村民上课,讲讲传统文化和未来农村的发展之路。

  

对于陈润华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