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图人才咨询网

栏目导航
热门资讯栏目

12年前被复旦破格录取,摆摊小贩成博士,现在怎么样了?

发表时间:2022-12-13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2009年,38岁的蔡伟,走进复旦大学博士生招生考场,进行古代文学、日语科目考试。

  

而一年前,蔡伟还是蹬着三轮车,满大街载客的车夫。

  

于他而言,也恍如做梦一般,但的的确确,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2个多月后,结果揭晓:蔡伟通过了考试,成为“复旦大学百年校史上,首位以高中学历录取的博士”。

  

  

△来源:搜狐网

  

12年一晃而过,蔡伟的名字在媒体报道下,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很多人都关心,他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来源:新浪新闻

  

  

蔡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是双职工,平时经常鼓励孩子多看书。

  

由于从小学书法,蔡伟很早就接触唐诗宋词,再渐渐地看一些古籍。

  

在父母看来,这些泛黄的旧书相当于“闲书”。但因为工作忙,所以父母不在家的时间里,蔡伟浸润于这些古代典籍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了高中,他的语文在全校出类拔萃,老师遇到生僻字,都会问他。

  

高二时,蔡伟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吸引——

  

“小学”,为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是可以追溯到秦汉之际的学问。

  

  

△来源:中国青年网沈家善摄

  

他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

  

尚在念高中的蔡伟,短短一年多里,竟看完了300本书。对市图书馆、省图书馆,他都如数家珍。

  

不过,蔡伟的偏科情况很严重,数学、英语都不好。大学落榜,他进了一家橡胶厂做胶管工人。

  

其他工人在休息时间聊天、打牌,只有蔡伟一个人捧着古籍看,没少被笑话为“书呆子”。

  

3年后,橡胶厂因经营不善倒闭了,下岗的蔡伟选择去摆摊,卖雪糕、香烟、饮料。

  

  

△蔡伟介绍曾经当三轮车夫的经历-来源:新华网

  

当时,路过的人总能看到一个奇怪的摊贩:

  

别的小贩都在卖力吆喝,只有他安安静静地,沉浸在书的世界。

  

对物质生活,蔡伟没有野心,相较于能说会道的同行,蔡伟挣的钱只图个温饱。

  

“家里人不懂我在读什么,也不干涉,反正不花钱。”蔡伟说,父母和妻子都是普通人,没求他飞黄腾达,“只是偶尔觉得很孤独,周围没人能跟你交流。”

  

  

△来源:红星视频

  

2007年,妻子生病,为挣更多的钱,蔡伟开始蹬三轮。由于要不停地拉客载客,起早贪黑的蔡伟,一年里几乎没碰过书。

  

回忆这段时间,他沉默许久,说:“那时我心里很痛苦。”

  

  

在古籍爱好者聚集的国学网,蔡伟是众人眼中的“大神”,对于一些艰深的问题,总能言简意赅地解释清楚。

  

一位中国古文字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也一直关注着蔡伟。

  

他就是裘锡圭先生,现年86岁,晚年从北京大学回到家乡上海。目前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裘锡圭先生-来源:搜狐网

  

1997年1月,裘锡圭先生在《文物》上发表《<神乌赋>初探》一文,坦言对《神乌赋》中“佐子”一词未能找到合理解释。

  

蔡伟看到文章后,很快写信给裘老,认为“佐子”应理解为“嗟子”,嗟,叹息的意思。

  

裘老见信,茅塞顿开,连连点头,直呼蔡伟的说法“甚为有理”。

  

  

△来源:《文物》杂志

  

此后,裘锡圭先生开始关注蔡伟。每当网上有文章更新,都会去仔细阅读,越发感到这个“小贩”功力深厚、很不一般。

  

但从2007年开始,蔡伟的动态越来越少。裘老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家里出了变故。

  

正好,复旦大学有一个《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课题开展,需要人手。不忍失掉一位古文字研究人才,研究中心特聘蔡伟为临时员工,协助编纂。

  

  

△来源:新浪网

  

每日相处中,蔡伟的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一位研究生表示:一般研究生或博士生涉及较少的“子书”,蔡伟竟然也有很深的造诣。自己需要找很久的资料或史实,蔡伟能马上道出,并能迅速翻阅到某本书的第几页佐证。

  

  

△来源:大河网

  

“古文字这门学问,没十几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

  

“(蔡伟)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

  

为了不埋没这棵好苗子,裘老和另外两名古文字学家,替蔡伟向教育部联名申请报考博士的资格,得到了肯定答复。

  

2009年3月,只有高中学历的蔡伟,终于参加了博士生录取考试。

  

  

△来源:搜狐搜索

  

  

由于长期自学,蔡伟的知识体系很不完整,为了跟上博士班的学业,他必须从本科的课程开始。

  

此外,他还要修习外语、学习学术论文的表达规范。

  

6年后,44岁的蔡伟博士毕业。却又因为年龄、第一学历、论文数的关系,有半年的时间都找不到工作,简历往往石沉大海。

  

  

△来源:新浪网

  

最终,贵州安顺学院向蔡伟抛出了橄榄枝,录用他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他得以将古文字学教授给更多学生、专心从事学术研究。

  

每年蔡伟发表的论文虽不多,但每一篇都确保有干货。

  

  

△蔡伟的博士论文出版-来源:左边红星新闻右边

  

“如果没什么真知灼见,就干脆不写。写一篇至少要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不是媒体再次曝光,他的同事和学生根本不会将眼前的蔡伟,和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主角联系起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是裘老对他的评价。

  

这些年来,他既没有醉心于名利,也没有因生活颠簸而舍去理想。沉浮数十载,甘坐冷板凳,没有好的家世,也并非天赋选手。所取得的一切,都是点点滴滴,辛苦积累。

  

为什么他能成为复旦首位以高中学历录取的博士?

  

固然要感谢大师的惜才爱才之心、大学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之举;

  

更要多亏他没有放弃努力,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所爱,才能抓住命运的缰绳。

  

  

△来源:中国青年报

  

1993年,蔡伟在自己手抄的《尔雅》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自勉,或许,也是他人生的注脚: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

  

意为:从点滴处积累,孜孜不倦,终会收获硕果。

  

很多时候,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腿就无法到达。

  

也许你曾经或正在经历迷茫与失落,但未来还长,越努力,越幸运。之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